第120章 基里连科的反对(求首订月票
如果是以前,苏联人最多就是想想,但是现在,苏联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,苏联终于有能力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了!
国家粮食年年丰收,工业产值不断增加,同时,得益于世界石油价格的不断增长,苏联的外汇储备也已经涨到了新高,可以说,国家已经有能力支撑起一场新的战争来了,尤其是一个小小的边界冲突,就是占块底盘而已。
在后世,苏联也就是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,进行了阿富汗战争,结果那里却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泥潭,将苏联拖垮了。
现在,苏联的国家实力蒸蒸日上,再清算些当年的旧账,有何不可?
而让乌斯季诺夫将目光盯到了岛国的另一个原因,就是苏联和西方的电子技术的差距!
如果没有当初安德烈撞下那架Ep-3来,就没有现在的认识,通过分析,苏联工业部门已经认识到西方的电子技术的确超越了己方很多,己方虽然已经研究EP-3上的电子技术近一年,但是就是还无法仿制,这种差距太大了!
虽然国内还有宣扬电子管优势的工程师,但是,对电子管笨重的体积的抱怨,让更多的有远见的工程师都意识到了集成电路才是最终的方向,而这些,西方对苏联是禁止输出的技术。
没有办法,苏联在自己不断加大研究力度的同时,也在想别的办法,而这个办法,就是安德烈提出来的,最快地获得西方先进的电子技术,那就要从岛国上下手,要是占领了岛国,那就能将岛国的电子技术全盘地接收过来!
占领北海道,只是第一步,只要占领了北海道,那岛国的东京工业带,就完全地暴露在己方的打击之下了,随时都可以继续向南,踏上岛国本土!
美国人将岛国当做对抗苏联的桥头堡,但是,从未想到过苏联真的要发动地面进攻,所以,美国驻扎在岛国的部队,主力也是空军和海军,几乎没有什么地面部队,只要苏联成功登陆,那就太容易在岛国上高歌推进了。
怕什么?苏联从来都没有惧怕过战争,核战争又怎么样?如果美国人敢动他们的核武器库,那己方也就敢动!
想到这里,乌斯季诺夫又想起了安德烈,对这名军人,乌斯季诺夫是赞不绝口,性格跟自己太像了,又有一股勇往直前的闯劲。
尤其是这次,居然从美国航母的甲板上面飞过,从美国海军士兵的头顶上飞过!当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,乌斯季诺夫瞬间就情绪高昂了,太给力了!
在乌斯季诺夫的授意下,真理报第二天就刊登了这张照片,当然,内容是经过修改的,已经变成了美国和苏联的友好,在美国的海上军事演习的时候,苏联航空兵跟美国人一同演习,从美国的航母上空飞过。
乌斯季诺夫几乎都能够想象到,当美国人在莫斯科的情报人员,也就是大使馆的那些猪头家伙们,拿着当天的报纸,发往华盛顿的时候,白宫里的那些家伙会是什么表情,想想就醉了。
而那个安德烈,也是够意思,直接将这张照片寄给了美国的小鹰号航母。
想到这里,乌斯季诺夫的嘴角,又露出了笑容,能够让美国人吃瘪,就是苏维埃的荣耀!安德烈这小子,仿佛就是美国人的克星!这样的好苗子,必须要好好培养啊,这次战争,也是一个机会,如果他表现好,那远东防空军司令部,至少会给他留个位置。
“不行,我们不能这样轻易地开启战争。”就在乌斯季诺夫将自己的提议拿到现在的*会议上讨论,而且很有信心通过的时候,却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。
乌斯季诺夫放眼过去,说话的是基里连科,克里姆林宫的二号人物,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最信任的智囊!
“在岛国,美国驻扎了重兵,我们直接向岛国开战,必然会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,我们还没有做好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,我们必须要慎重,不能因为我们的好战,而将整个苏联拖入战争的泥潭!尤其是,这样做不值得,我们的重点是欧洲。”基里连科说道。
听到这话,乌斯季诺夫的心里甚为不悦,他知道,基里连科表面上说得大义凌然,其实完全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,或者说,是要杀自己的威风,是要压自己投靠他!
上次在基里连科跟安德罗波夫起冲突之后,乌斯季诺夫谁都不帮,本来这是官场老油条的正确的选择,但是,可惜基里连科的心眼太小了,容不下人,对基里连科来说,不帮助他的人,就是他的敌人。而后来,大家都知道了,基里连科上次要炸的那艘军舰上,居然有安德罗波夫的孙子在!
两人的死仇算是结下了,不能有左摇右摆的人了,必须要做出选择,究竟站在谁的一边!
乌斯季诺夫根本就没有在意基里连科发出的邀请,所以,现在基里连科就开始给乌斯季诺夫使绊子了,如果乌斯季诺夫在会后答应了基里连科的邀请,那基里连科肯定还会在下次会议上话锋一转,支持乌斯季诺夫。
可惜,基里连科并不知道,乌斯季诺夫的性格,是强硬的,更是极度地厌恶这样的做法,基里连科只能是将乌斯季诺夫推到对立面上去,只会让基里连科死得更快。
谁都知道,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最近精神头有些不足,在某些问题上,更加在意下属们的发言,尤其是基里连科的话,很多时候都会让勃列日涅夫总书记采纳。
果然,听到了基里连科的话,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说道:“我们绝对不畏惧战争,但是,如果我们要主动发起一场战争,那就要看看我们究竟能获得多少的利益了。我们现在的重点,依旧是欧洲,那里才是资本主义的根源,我们即使获得了太平洋的霸权,也不能跨越太平洋去征服美国。”
展开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