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3章 苏联的调解

第六百八十三章 苏联的调解

苏联人的技术,是相当先进的,先进到连美国都无法望其项背了!美国陆军寄予厚望的爱国者导弹系统,现在根本就没有这种拦截能力!海军的宙斯盾系统,现在正在积极地改进技术,希望能突破各种难关,达到实战能力。

而且,这还不是结束,今天在联合国上,那个葛罗米柯,可是已经说了,苏联人不仅仅寄希望于末段拦截,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上升段的拦截上!美国核弹即使发射,也会在自己的国土上被摧毁!到时候,美国遍地都是核污染!

这个时候,开始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种蘑菇状态?那是绝对不行的!

“要不,我们用运输机空投补给?”一个声音说道。

运输机空投?那是需要绝对的战场制空权的!美国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!空军的战机数量减少,而伊拉克还有伊朗的雇佣军的空军帮忙。而海军的战机,又在地中海上跟苏联人的航母编队对峙,严重牵扯了己方的精力!

没有制空权,还靠运输机?进入伊拉克领空之后,都得变成燃烧的火炬!

“总统先生,苏联大使求见。”就在这时,白宫办公厅主任贝克说道。

苏联大使求见?这个时候,苏联人来干什么?一切不都是苏联人在背后搞鬼吗?现在,苏联人来以胜利者的姿态嘲笑己方来了?里根的心里有些愤怒,这个时候,他可不想见苏联大使!

“乔治,你去应付一下,看苏联人还有什么诡计。”里根说道,派国务卿过去,是最好的选择。

乔治离开了椭圆桌的会议室,旅途的劳顿放在一边,继续打起精神,接见来访的苏联大使。

多勃雷宁已经在美国大使的位置上坐了二十年,他的这个位置,相当不好坐啊,每一次的危机爆发,多勃雷宁都是最后擦屁股的,比如当初的古巴导弹危机,当时苏联就吃了个亏,最后放弃了。不过,最近两年,多勃雷宁却是在这个位置上风生水起,他喜欢擦屁股,比如这次,给美国人擦屁股,得让美国人带着血离开啊。

作为苏联驻美国大使,多勃雷宁要调和两国之间的矛盾,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,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,以前的时候,他要反复地权衡,最终让苏联吃一些亏,才能够达成目标,而现在,美国在衰弱,苏联在强大,红色的旗帜会飘扬到更多的地方,多勃雷宁的腰杆,也真正地挺立起来了!

“乔治先生,见到您很高兴。“多勃雷宁向来者说道,本来,他求见的是美国总统,不过现在看来,里根这个演员脸皮也变薄了,不愿意见自己,不过乔治也不错,作为合格的外交家,懂得进退是很重要的。

“对不起,总统正在召开紧急会议,所以不能见您。”乔治说道:“您现在过来,是想要转达贵方政府的什么请求吗?”

请求?多勃雷宁笑了笑:“我们是来提供帮助来了,贵方总统正在召开的紧急会议,是关于伊拉克现在的局势的吧?我们苏联是最爱好和平的,我们想要给双方调停,让中东重新恢复安定,您觉得怎么样?”

调停?爱好和平?这话说得一点都不脸红啊?中东出现如此剧烈的动**,不就是苏联人在背后操纵的结果吗?这群可恶的家伙!

虽然心里恨不得把眼前的苏联大使给掐死,乔治的脸上还是带着正常的微笑:“那贵方打算如何调停啊?”

“美国接受中东的现状,从中东撤军,伊拉克放开包围圈,让二十多万走投无路的美国军队回家。”多勃雷宁说道:“就跟当初的越南战争一样,对美国平民而言,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能够回来,而现在的中东,新一轮的反美,反以色列的情绪正在高涨,对美国来说,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。”

说得仿佛完全是替美国考虑一样,其实,美国半点好处都没有得到,只要美国军队撤离,接受现状,那就意味着美国在这场中东战争中彻底失败了!美国耗费了无数军费,死伤惨重,最后什么结果都没有!

但是,多勃雷宁说的,却也是现状。因为以色列使用了核武器,现在,在整个中东,新一轮的反美情绪极度高涨,就连美国控制的麦加等地,沙特人走上街头,抗议以色列的核弹。

而同时,美国国内的危机也是重重,战争严重损坏了美国正常的经济,很多人濒临破产,而那些军人的家属,也开始了对战争的厌恶,就跟当初的越战一样,对他们来说,什么都不想了,只要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回来!

而现在,三十万的军队被包围,如果打下去,是两败俱伤的结果!伊拉克军队要付出重大伤亡,而己方的军队,怕是要永远地消失在伊拉克了!没有子弹的军队,结局不是显而易见的吗?也许,这个条件对美国来说,也是该接受的吧?

只是,想起这里面最终得到利益的还是苏联,美国则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,乔治就无论如何都不能同意这样一个计划,整个中东战争,从头到尾,都是苏联人在布局!而美国,则是一脚踏进了这个陷阱里,出来的时候,满身是血!

“这是贵方最后的机会,我们已经通知了伊拉克方面,给包围圈里的美军三个小时的喘息时间,现在还剩下一个小时,一个小时之后,围歼的战斗就会打响。”多勃雷宁说道:“请您转告贵方总统,我就在这里等待贵方的决定。”

一个小时!残酷的决战就会开始,包围圈里面缺少弹药的美军,能坚持到胜利的到来吗?乔治望着胜券在握的多勃雷宁,面目阴沉。

决定不是乔治能够做的,乔治只是一个传话筒,他匆匆地回到椭圆桌会议室,当他将苏联人的调解的条件说出来的时候,果然,会议室里立刻就炸开了锅。(。)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